周末相声俱乐部专栏
目前已更新到第7期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是由北京老中青三代专业相声艺术工作者自发成立的。于2003年10月3日宣布成立。由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委员会批准,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注册登记的社团法人。
相声艺术家李金斗担任周末相声俱乐部主席,相声艺术家宋德全担任秘书长。其主要工作,以汇聚相声界全体同仁,继承前辈相声艺术家的宝贵财富,发展探索新时期相声艺术的规律为己任;以繁荣相声艺术的表演创作曲目,娱乐大众为宗旨;积极提倡健康文明的相声。并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和团体不断推出新人新作,为推动相声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坚持的方向是“给老百姓演出,为老百姓创作,让老百姓满意”。
李金斗:

著名相声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华相声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他十三岁坐科学习相声艺术,深得前辈王长友、谭伯儒等相声艺术家的真传,出科后,又拜相声名家赵振铎先生为师。李金斗博采广收各相声名家的表演艺术特长,集北京的清雅,天津的火爆,东北的粗犷于一身,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的艺术风格。相声代表作有《武松打虎》、《捉放曹》等。
李建华:

中国广播艺术团相声演员,1956年生于北京。长期从事相声表演中捧哏艺术,他的捧哏朴实、憨厚,曾于1986年获得中央电视台全国相声大奖赛捧哏一等奖。曾多次随团出访亚洲、美洲、欧洲等数十个国家。长期从事相声表演中捧哏艺术,他的捧哏朴实、憨厚,曾于1986年获得中央电视台全国相声大奖赛捧哏一等奖。曾多次随团出访亚洲、美洲、欧洲等数十个国家。曾与刘洪沂、刘全刚、郝爱民、姜昆等名家合作,演出了大量的相声节目,现与相声名家李金斗合作。在表演相声的同时,广泛涉猎姊妹艺术参加演出了诸多的小品和多部集的电视剧。尤以现正热播的《马大姐系列》中的马大姐夫王援朝而脍炙人口。
宋德全、王玉


宋德全:师从相声表演艺术家苏文茂。14岁在天津学习曲艺表演和创作。19岁入伍,在唐山52856部分宣传队当战士,期间学习相声和山东快书,曾受过前辈高元钧大师的指导,并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调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曲艺队任相声演员,1986年调中国煤矿文工团工作,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文代会代表,曲协理事。
1993年至2001年,他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欢聚一堂》,北京电视台《黄金乐园》、《走进紫禁城》、《北京时间》,河北电视台《心心广场》等大型栏目担任节目主持人。曾随中国长城艺术团出访马来西亚。
1999年始宋德全与王玉合作,同年与傅鹤年合作创作相声《网友》,获中国曲艺家协会在大连举办的“西岗杯”全国跨世纪新人新作征文二等奖。
2000年,他们表演的相声《说谚联》,获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钱江杯”全国青年相声邀请赛一等奖;同年参加国际曲艺节演出。2002年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迎春相声晚会。
2001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快板大赛中,他们创作表演的《曲艺摇篮天津卫》,获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同年在淄博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快板书、山东快书电视大赛中,他们创作表演的快板书、快书联唱《缅怀》获二等奖。
2002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CCTV“大红鹰杯”全国电视相声大赛中,他们创作表演的相声《酒的研究》获莹屏奖;并代表中国煤矿文工团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曲艺节演出;同年创作的对口快板《曲艺摇篮天津卫》,获第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
2003年表演的相声《献宝》,获中央电视台第二届CCTV“迎客松杯”电视大赛三等奖。
2004年参加"华翔杯"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的《酒的研究》获表演一等奖。
2004年参加北京"立白杯"全国相声小品大赛的《罗圈账》获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
2006年CCTV相声大赛二等奖
宋德全、王玉,热爱相声事业,为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策划发起人之一。他们除每年积极完成下煤矿慰问演出外,正热心地参与“周末相声俱乐部”的演出和公益活动。
二人传略辑入《中国曲艺界人名大辞典》
王玉: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的弟子。生于曲艺世家,自幼热爱曲艺。7岁登台演出,16岁加入鞍山曲艺团任相声演员。1985年随“鞍山市赴广西、云南前线春节拥军慰问团”赴法卡山、老山前线慰问演出,荣立三等功。曾荣获鞍山市文化局颁发的“业务能手”称号。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年联合会委员。
1999年始宋德全与王玉合作,同年与傅鹤年合作创作相声《网友》,获中国曲艺家协会在大连举办的“西岗杯”全国跨世纪新人新作征文二等奖。
2000年,他们表演的相声《说谚联》,获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钱江杯”全国青年相声邀请赛一等奖;同年参加国际曲艺节演出。2002年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迎春相声晚会。
2001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快板大赛中,他们创作表演的《曲艺摇篮天津卫》,获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同年在淄博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快板书、山东快书电视大赛中,他们创作表演的快板书、快书联唱《缅怀》获二等奖。
2002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CCTV“大红鹰杯”全国电视相声大赛中,他们创作表演的相声《酒的研究》获荧屏奖;并代表中国煤矿文工团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曲艺节演出;同年创作的对口快板《曲艺摇篮天津卫》,获第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
2003年表演的相声《献宝》,获中央电视台第二届CCTV“迎客松杯”电视大赛三等奖。
2004年参加“华翔杯”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的《酒的研究》获表演一等奖。
2004年参加北京“立白杯”全国相声小品大赛的《罗圈账》获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
宋德全、王玉,热爱相声事业,为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策划发起人之一。他们除每年积极完成下煤矿慰问演出外,正热心地参与“周末相声俱乐部”的演出和公益活动。
二人传略辑入《中国曲艺界人名大辞典》。
王谦祥、李增瑞


王谦祥:男,相声演员。1948年2月出生于武清区城关镇大桃园,现为国家一级演员。1960年入北京市曲艺团学艺。1984年师承相声巨匠马季,长期与捧哏名家李增瑞合作。任中国煤矿文工团曲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他的基本功扎实,说唱俱佳,感情充沛,格调清新、诙谐、富于艺术魅力。他的主要作品有《风灾》、《驯马专家》、《叔嫂情》、《方言外语》、《换包装》等。
李增瑞:出生于1947年,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相声表演艺术家,北京曲艺团主要演员,1996年调往中国煤矿文工团。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第九界文华奖和金狮奖。1960年开始从事相声表演艺术,四十多年来一直与王谦祥老师合作,相互尊重,是相声界相伴时间最长的黄金搭档,他们多次在全国各项相声评比中获奖,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对他们做过专题节目经常在“曲苑杂坛”栏目中与观众见面。 李增瑞老师捧哏自然诙谐,朴实稳重,配合默契,火候分寸严谨适度,起到烘云托月作用,可堪称中国相声史上又一个里程碑人物 。
1960年从事相声表演艺术,多次在全国各项相声评比中获奖,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对他们做过专题节目经常在“曲苑杂坛”栏目中与观众见面。李增瑞捧哏自然诙谐,朴实稳重,配合默契,火候分寸严谨适度,起到拱云托月作用。
刘颖、浩南


刘颖:北京 著名青年相声演员,师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先生。1982年考取北京曲艺团,从此与中国传统艺术 相声结下不解之源。熟悉中外喜剧幽默表演形式,对相声有着独到的见解,把传统和现代巧妙的结合,能够推陈出新,刘颖的传统相声每次都有新的亮点出现。表演风格清新、火爆。
刘颖从11岁开始学习相声,后来拜在李金斗门下成为大弟子,如今他的很多同学和师兄弟都已经功成名就,对此刘颖却不愿沾光提及,他的心态很平和,因为在2003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他离开相声,积攒了相当多的生活阅历。
第五届CCTV全国电视相声大赛圆满落幕,刘颖、浩楠合说的相声《一对一》成为专业组的获奖大户,共荣获四项大奖中的三项——最佳表演奖、最佳作品奖、最佳捧哏奖。在《一对一》中,刘颖和浩楠讽刺了“黑家教”的社会现象,刘颖把黑家教可气、可笑、唯利是图的嘴脸轻松幽默地塑造出来,并且用“张悟本”等热门词制造包袱。刘颖说,对于此次获奖,他们其实并不意外,因为一是对这个本子很有信心,它所反映的学生课外教育现状具有很大的社会性,不少家长都被“黑家教”深受其累,同时还描述了学生课业负担重、家长望子成龙有病乱投医的社会问题,并揭露了一些伪家教以赚钱为目标,不择手段误人子弟的丑陋。有过管理企业的经验,刘颖才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国内相声远没有做到产业化,而收入分配问题也导致不少优秀的编剧远离相声队伍。刘颖说,作者的价值需要体现,而他也希望能用这种方式来促进双方的合作,最终的目的是从创作上下手,拿出最优质的台本。为了创作这个段子,他和相声作者康珣走访了很多教育专家、家教公司员工,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而在参加相声大赛之前,刘颖、浩楠已经在周末相声俱乐部、望京乐园等小剧场压场表演了至少上百场,检验了十足的现场笑果。最终,两位相声演员从五百多对参赛者中一路过关斩将战至决赛,现场8位评委几乎齐刷刷地给了9.985的高分,这在往届大赛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2011年元宵晚会上和浩楠的对口相声《一对一》。
张浩楠:生于一九八零年,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戏曲、曲艺,早年跟随当时有“相声夫妻店”之称的赵小林、马桂荣二位老师学习相声表演,2004年在赵小林老师的引荐下正式拜相声名家李建华先生为师,继续学习,专攻捧哏艺术,并有幸成为恩师第三个徒弟,现任中国铁路文工团说唱团正式专业相声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
2010年10月与搭档刘颖合作的相声《一对一》获得第五届CCTV全国相声大赛(职业组)表演、作品一等奖和最佳捧哏奖。
刘洪沂、李嘉存


刘洪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承相声大师王世臣先生,郭德纲的启蒙老师之一,笑星及书画大师李嘉存的搭档,相声明星李伟建的师父。刘洪沂擅长柳活,与侯耀文在京剧的造诣上,并称于相声界。刘洪沂在相声教学及传统相声的挖掘和整理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郭德纲所创办的德云社,大量的传统相声实际出于刘洪沂的口传心授,被陶莉慧称为“实诚的传统相声火炬手”。刘洪沂生于1949年,出生于文艺世家,父亲叫刘醒民,是天桥醒民剧团的创始人。母亲在华艺京剧唱戏,唱金派,是中国第一位女花脸表演艺术家。父亲在1956年去世后,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因此而辍学。刘洪沂童年受到家庭极深的影响,为日后相声事业以柳活见长奠定了基础。
李嘉存:回族人,1954年出生在北京珠市口四圣庙。李嘉存,男,相声演员。回族。李嘉存自幼酷爱艺术,少时受家庭的熏陶,热爱京剧,曾在戏校学过武生花脸,后因“文革”辍学。上班以后,他博览群书,研习文艺理论,探求各种行当的表演技艺。他为人坦诚、直爽、热情而重义气,所以,有不少文艺界的艺术家是他的良师益友。 1988年嘉存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高英培为师,开始了他真正的艺术生涯,此后他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他既注重传统相声段子的表演,以夯实自己的基本功,还参加过不少讴歌改革开放的新相声和小品的演出。李嘉存表演京剧花脸行当,唱、念、作、打样样在行,而且他还酷爱绘画和收藏。他与诸多的书画家关系甚佳,经常在书画家的指导下,挥笔丹青,他的彩墨画曾在中国相声艺术节和马来西亚相声艺术节等处展出并获奖。在李嘉存的床头,张挂着“不可偷闲”的横幅,这是高英培先生的“师训”。
付强、常亮


付强:北京青年相声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弟子,1999年《全国曲艺调演》相声金奖,2005年《北京电视台全国相声大赛》, 获得最佳逗哏 奖,2008年《中央电视台》第四届全国相声大赛, 获得最佳逗哏奖!
付强是著名相声艺术家李金斗的爱徒,在创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品曾多次被用于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的晚会采用,本人还参加了许多影视作品的表演,如情景喜剧《闲人马大姐》、《小房东》,《网虫日记》、《心理诊所》、《体育人家》、《电脑之家》、《圈里圈外》、贺岁电影《给您道喜》(在剧中与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侯耀华老师合作)等等
常亮:出身常氏相声世家,自幼喜爱曲艺。一九九零年考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正式学习相声,在校期间师从刘文亨、田立禾、寇庚儒等老师学习相声,主攻捧哏,擅长贯口。一九九三年毕业,后考入武警总部文工团,任曲艺队相声演员。
甄奇、李然


甄奇:甄奇,1979年生于北京。字爽墨、齐山,号乐风堂主人,齐白石第四代弟子,大风堂传人。中国曲艺家协会干部,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相声演员。现为国家二级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画画虎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北京湖社画会会员,中直机关青联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协相声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李然:(籍贯:北京)男,相声演员。1982年生人,自幼拜王文长为师学艺,现在石景山文化馆任曲艺队队长,他的表演大方,可爱,表演生动,口齿清楚,曾获得北京市青少年曲艺比赛一等奖全国快板书大赛一等奖,北京市立白杯二等奖 京津冀首届相声大赛一等奖。自幼酷爱曲艺,早年随马增昆先生学、习评书。后从师于北京曲艺团快板艺术家王文长先生,学习李派快板书的演唱。2002年转攻相声,受到了刘洪沂、姜昆、李金斗等多位相声名家的悉心教导,后拜在相声名家孟凡贵先生门下,成为相声第九代传人。
应宁、王玥波


应宁:1979年出生在北京,中国煤矿文工团相声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在相声界有着“青年相声活宝”之称。6岁起学习相声,启蒙老师相声界老前辈张善曾先生、回婉华先生,后拜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王谦祥先生、著名相声作家赵小林先生、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杨凤杰先生,同时又受到曲艺界、影视界众多名家的指点。
王玥波:爱称王三皮、1978年生于北京,自幼学习评书、相声等多门曲艺艺术,曾拜马增锟学习评书,拜赵小林学习相声,拜章学楷学习联珠快书。全总文工团(原在煤矿文工团)说唱演员,在宣南书馆、崇文书馆均为创业元老,女评书第一人连丽如夫妇之义子。播讲过《聊斋》、《隋唐》、《雍正剑侠图》、《侠义英雄传》等多部评书。2012年8月7日王玥波在京成立个人工作室。
相声作品:《批捉放》、《评书趣谈》、《白毛女舞台事故》、《当行论》、《赌论》、《吃元宵》、《黄鹤楼》、《一肚子三国》、《八扇屏》、《哭当票》、《白吃猴》、《怯讲究》、《舞台逸事》、《造厨》、《买卖论》、《吃月饼》、《学白派》、《论三国》、《大保镖》、《金钢腿》、《做推车》、《对春联》、《对对子》、《八大吉祥》、《翻四辈》、《反七口》、《大审诓供》、《四管四辖》、《大小声》、《即物赠》、《斗智》、《酒令》、《挠挠》、《三节拜花巷》、《语言艺术》、《初三》、《变魔术》等
李伟健、武宾


李伟建:北京市曲艺团优秀相声演员。和武宾两人合作20年来配合默契,表演自然流畅,台风清新雅致,火暴中见睿智,平缓下蕴幽默,是相声界一对黄金搭档。 自2000年来,二人合作表演的相声《娘家人》、《调个》、《较劲》、《趣味解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全国相声大赛中频频获奖,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特别是他们表演的相声《咨询热线》荣获2004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一等奖,并参加了中央电视台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取得了巨大成功。
是京派相声名嘴,他们曾经四次以相声《咨询热线》、《彩铃声声》、《疯狂股民》、《团团圆圆》参加央视春晚,成为近年来相声界的“场面人物”。 其也是周末相声俱乐部发起人之一。一直和武宾老师合作,已有二十多年。师承我国相声表演艺术家刘洪沂先生。
武宾:男,1968年4月12日,汉族,是一名优秀青年相声演员,2004年北京电视台“立白杯”曲艺大赛一等奖,全国相声大奖赛优秀表演奖获得者。一直和李伟建老师合作,二人为北京市曲艺团一对优秀相声演员。两人合作20年来配合默契,表演自然流畅,台风清新雅致,火暴中见睿智,平缓下蕴幽默,是相声界一对黄金搭档。
师承相声表演艺术家李建华老师。
自2000年来,二人合作表演的相声《娘家人》、《调个儿》、《较劲》、《趣味解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全国相声大赛中频频获奖,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特别是他们表演的相声《咨询热线》荣获2004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一等奖,并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取得了巨大成功。两人先后出访很多国家和地区,以他们的精湛技艺,良好的素质征服了观众,送去了高雅的笑声。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李伟建表演相声《疯狂股民》。
赵广群、韩占军


赵广群:村长相声哥,国家三级演员。相声和电影、电视剧演员、主持人。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师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宋德全,师爷是著名文哏大师苏文茂。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海城市曲艺家协会主席、辽宁省海城市旅游形象大使、海城市政协委员。辽宁省辽阳市艺术馆顾问。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演员。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火炬手。曾任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盖家村主任。2012年9月荣获中央电视台第六届CCTV全国相声大赛铜奖。2011年2月荣获第五届国际艺术节(深港澳)华夏星秀最佳表演金奖,最佳才艺金奖。2012年10月荣获第四届来京创业者风采大赛(北京)最佳人气奖。2012年10月荣获南开杯(天津)全国相声新作优秀表演奖、优秀作品奖。
韩占军: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先生关门弟子; 第六届CCTV电视相声大赛铜奖获得者,第六届CCTV电视相声大赛获奖演员
单口相声演员:方清平

方清平:相声、小品演员,常年活跃在相声、小品、春晚的舞台。除表演外,也擅长喜剧创作,自创京城“青门海派”。生于1970年,高中毕业后到部队宣传队任演员。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为师。复员后跟随相声作家廉春明学习创作。参加第五届相声大赛决赛,表演单口相声《幸福童年》,笑翻全场,夺得相声大赛二等奖而一举成名。2012年在BTV开办首档大型京味脱口秀栏目《脱口而出》并担纲主持人。被广大观众熟知喜爱,被誉为“冷面星”。
方清平,另类单口相声演员。一袭长衫,不苟言笑,蔫头蔫脑,絮絮叨叨。他的相声,既区别于以叙述故事见长的传统单口相声,又区别于夸张说唱的新派脱口秀。木然地站在桌子后面,既无过多表情,也无太大身段,似与您家常聊天,但是句句幽默至极,段段切中时弊。大多为自嘲,顺带嘲笑同台演员,零表演,超真实。包您捧腹,拍案称绝!这,就是北京男人方清平自创京城“青门海派”。
90后相声演员:张嘉桐

张嘉桐: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相声演员 ,北京东城区和平里街道文联曲艺家协会秘书长,师承:师祖苏文茂,师爷宋德全,师父赵广群。